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养老:让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2022-04-12 15:54:48    来源:宁波晚报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170万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18%。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医疗保障能力,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此次两会期间,多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养老话题建言献策。

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成主流

建议加快推进养老社区建设

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不少老年人更喜欢居家养老,加快养老社区建设能让更多老人在家养老。此次市两会期间,民盟宁波市委会递交了一份集体提案,为加快养老社区建设出谋划策。

“从现实基础看,家庭养老是当前和今后主要的养老模式,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养老社区建设,但当前我市养老社区建设工作中还存在几个问题。”民盟宁波市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我市的养老社区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不少老旧小区几乎没有新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存在设施碎片化高而利用率低等问题。

其次,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亟待提升。现有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仅仅解决了老年人“吃饭看病”问题,日间照料、临时托养、精神慰藉等服务相对缺乏,老年人学习需要和精神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缺少低偿合理有效的市场化老年服务供给。

最后,我市的养老服务要素保障也严重缺乏。养老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持证养老护理员偏少,社工人才紧缺。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意愿不高,社会资本提供养老服务的活力没有激发出来。

民盟宁波市委会建议,要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养老环境;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打造品牌养老社区;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多方参与建设养老社区。

健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

使基层医院切实成为老年人的“健康守门人”

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同样引起了市人大代表、鄞州钱湖医院院长胡勤勇的关注。

“医学研究证明,老年人患有一种及一种以上慢性疾病的占比超过七成,我市处于半失能或失能状态的老年人已达11万之多,医疗保障需求非常突出。”胡勤勇表示,老年人事实上已成为我市医疗服务的主要群体,随着我市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医疗资源总量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主要表现在老年医学专业发展相对滞后、康复医院或护理院数量不多、基层医院缺乏专业老年病诊疗团队等问题。

如我市至今没有一家以老年病为主要特色的市级或县区级公立(专科)医院,许多综合性医院的老年病科普遍不受重视,边缘化状况明显。我市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的住院部床位大量闲置,没有专业的老年病诊疗队伍,医共体内老年病分级诊疗机制也未能有效建立。

胡勤勇认为,老年医疗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龄化社会尤应高度重视。他建议加快老年医疗保障地方立法进程,增加老年病医疗服务资源供给,加强老年病医院建设,促进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完善老年医疗保障政策环境。

胡勤勇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在老年医疗领域大有可为。应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老年医学专科,允许打破医共体格局,通过整合区域老年医学资源形成上下贯通的一体化学科,同时带动基层医院闲置住院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基层医院切实成为老年人的“健康守门人”。

“社区医养结合能力的提升,是实现普惠型医养结合服务的根本出路。”胡勤勇建议,建立可行性激励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口,支持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参与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大力改扩建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安全的医养结合服务。

扩大长护险覆盖范围

多渠道满足失能群众居家医疗护理需求

有不少老年人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需要在养老护理服务支持下才能安心养老。针对这些老人医疗护理需求,市人大代表、广安养怡院院长刘建丽建议多渠道满足失能群众居家医疗护理需求。

刘建丽介绍,宁波作为首批试点城市,2018年1月起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1800余名重度失能人员享受每人每天40元的护理保险费。此外,为解决失能人员和术后病人居家医疗护理医保支付的实际困难,2022年1月宁波还上线了“医保家付”应用,实现居家医护医保直接支付。但由于“医保家付”项目刚刚起步,存在医保支付项目不够多,地处偏远、护理难度高的病例无人接单等问题。

刘建丽代表建议,要提升对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能力,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以及“医保家付”医疗服务项目支付范围。可优先将失能群众需求量大、符合医保支付范围的高频、必需项目纳入“医保家付”项目。还应该着力提高医疗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或是通过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途径,扩大服务机构及医护人员范围,充实上门医护人员服务力量,提供稳定可持续的医疗护理服务,切实解决供需矛盾。

此外,刘建丽还建议,加快服务信息智能化整合。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接各级医疗卫生资源,参考家庭医生模式,形成“系统+服务+失能人群+终端”的智慧医护服务模式,优化居家医疗护理预约享受流程。

标签: 医保家付 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 老有所医 家庭医生模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