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的箴言:买入未来3-5年最有成长性的赛道中的核心公司
查理·芒格可以说是中国很多基金经理在价值投资上的“启蒙导师”。
但能真正将芒格的投资理念运用到实际投资中,并且坚持下去的公募基金经理,真心不多。
“以合理价格买入最优质的公司并长期持有”,这是芒格的箴言,芒格的信徒银华基金方建同样以此作为自己理念的基石,并加以本土化的改造;
他的方法是:买入未来3-5年最有成长性的赛道中的核心龙头公司,不买0-1的公司,只买1-N的公司,并根据预期收益率排序来构建组合。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
比如一家锂业公司,他从2018年接手银华智荟基金以来就开始买入,基本一路重仓至今,如果从他2018年6月上任起算,至今涨幅在约300%。
另一家光伏巨头,他持有频次更高,从2019年一季度就出现在前十大重仓股之列,一路持有到2021年四季报的前十大。
从股价走势上可以看出,方建完整享受到了这家公司的成长,按复权价计算,该股区间内涨幅高达711.1%。
投资报统计发现,其他持有频次在6个季度以上的,还有茅台、宁德、格力,金山办公等。
来看他的业绩,方建目前管理的基金有3只,其中2只成立时间较短(不足一年)。
他从2018年6月起接管银华智荟内在价值,任职总回报221.29%,年化回报超37%,近3年回报在同期1863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中排行第44名。(来源:Wind,截至2022.2.28)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2.28,2018年收益率为2018.6.20 – 2018.12.31,制表:投资报
从上表可以看到,方建的基金在任职的3年多以来,每年均跑赢沪深300。
虽然时间还不足够长,但在2019~2021这三年不尽相同风格的结构性行情中,均有不俗的表现。
方建清华材料学直博,提前1年博士毕业。在校期间,任校团委辅导员。典型的又红又专。2012年进入南方基金,受国内价值投资大咖邱国鹭的耳濡目染,逐渐开始学习先进价值投资理念,在方建的心中播下了一颗价值投资的种子。
方建在加入私募开始管理投资以来,也曾尝试过各种方法,在痛定思痛的领悟下,在回归公募后,这套投资方法开始定型。
首先,从行业空间、属性、所处阶段、成长性等维度,选出未来3~5年高成长的行业;
然后,再根据行业地位、竞争壁垒、发展阶段、管理层、ROE、资产质量和盈利质量等因素进行打分,挑选出其中最优的龙头企业。
形成股票池后,再根据预期收益率进行排序来构建组合。
预期收益率是方建在投资中的关键词,可以用:
预期收益率=业绩增速×估值涨幅×确定性概率
来衡量,通过排序得到有优质基本面、估值合理、确定性强的公司加入组合。
在和投资报2个小时的深聊中,方建回顾了自己的成长,投资上踩过的坑,得出的宝贵教训经验;这套方法长期正确性被市场检验的历史。
特别是,站在当下时点,对2022年乃至以后的A股市场给出了他的判断;
经历了大涨后的各类热门赛道还有没有空间,仔细测算了企业的市值空间,成长性的兑现会不会有问题,2022最确定的机会在哪?
先来看访谈要点和精华内容:
1. 资产好不好,在A股其实很容易被所有人识别。
但成长性资产在上升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波动,在波动中,做博弈的、做基本面趋势的人会全部走掉。
这个市场在它甜蜜的时候很快会有共识,但是稍微有情绪波动,或者其他波动的时候,这种共识很快又会被打破。
2. 投资方法是不是正确这很关键,你的性格能不能和投资方法相匹配这更关键。
3. 我们一定要挣微笑曲线两头的钱。
4. 科技行业投资最怕两点,一是怕这个行业没有技术进步;
如果未来新能源电池没有技术进步,那么品牌商培养的小厂或者它们自己的电池厂就会迅速崛起,龙头电池企业的议价能力就会急剧下降,就会有业绩和估值下杀的可能。
第二最怕的,是颠覆性技术创新。
如果以后不用锂离子电池,改用氢能源电池,那么龙头锂电池厂也难以幸免。
5. “茅指数”现在这个位置开始逐渐进入视野了。
假如它直接跌到前期低点,持有一年的预期收益率能有15%以上。
这类消费品,资产质量是很实的。在下跌过程中预期收益率变好,预期收益率可能超过15%,我们认为是非常好的资产。
6. 今年业绩确定性高的板块是上游锂资源,光伏也会有机会。
从材料科学角度,锂是很难被替代的。上游锂资源,一个绿地项目的投产周期是8~10年,而下游正极厂的投产周期是1~2年,它的投产周期时间差天然就在。
市场的情况也符合我们的观点,现在锂价涨到40多万,我们也不知道它能涨到多少钱。但我们确实看到的是,资源的硬性短缺一段时间内很难解决。
光伏下游需求一直没有问题,这几年是因为硅料的原因抑制了光伏的需求,
预计三四月份之后,开始有新的硅料投产出来,这个行业就会从去年的非正常通道逐渐回到正常通道。
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最好的成长性资产并长期持有我们觉得这是长期正确的方法
六里:从2012年入行作为研究员,到私募做投资,再到银华基金的过程中,你觉得自己的投资方法有什么重要的变化?
方建:我在南方基金的时候,当时邱国鹭邱总是投资总监,他一直在向我们灌输价值投资的理念,那几年我一直耳濡目染,也开始学习海外先进投资理念相关资料。
我做研究员的时候表现虽然挺好,但并没有完全走“买最好的公司”这条路。
但芒格、巴菲特的那一套理念在那段时间就已经在我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去了私募之后,那几年是熊市。我也尝试了不同的方法,逐渐开始领悟到,
原来海外先进价值投资理念“买最好的公司”这一套体系是非常有用的,就是芒格大师所说的,要“以合理的价格买最好的成长性资产,并长期持有”。
在这个过程中,2016年开始,市场也慢慢开始风格转型。外资进来之后,市场表现与我的投资体系也契合起来。
这几年,我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能理解芒格这一体系的长期有效性。
所以总结来说,我的投资体系,最开始是萌芽,到私募开始长大,在银华慢慢变得成熟。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投资方法已经基本上定型了,“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最好的成长性资产,并长期持有,挣公司业绩增长的钱,而不是估值波动的钱”,我们觉得这是长期正确的方法。
但是对于我来说,资金久期不够长,所以我进行稍微的改良。
怎么改良?芒格的资金久期是无限的,所以他按很长的时间维度选行业,我按3-5年的维度选行业。
我们选择未来3~5年增长最好、最快的行业,选择其中的核心龙头,就是里面已经走出1到N的公司,然后在合理的价格买入。
成长性资产在上升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波动看好光伏龙头
六里:你选择的是未来3~5年成长性行业,其实也可能是大家都比较看好的赛道,它就会面临一个整体估值水平偏高的问题,你是怎么处理的?
方建:资产好不好在A股其实很容易被所有人识别。
像消费好不好?新能源好不好?这些很容易被所有人识别。
这个过程中,就像某位投资大师讲的,“无论价值股怎么涨,价值投资者不会多一个也不会少一个”。
成长性资产在上升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波动,在波动中,做博弈的、做基本面趋势的人大部分会走掉。
就像光伏,从我在私募期间,光伏龙头公司就在我们的前十大重仓,现在还是前十大重仓。
芒格这一套体系特别简单,但是能在波动的情况下坚持下来的人很少。
像新能源汽车也是这样,可能今年市场一波动,很多人就又卖掉了,特别是那些没有想清楚就切过来的,恐怕根本没有赚钱就又切回去了。
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审视这个行业前景有没有变化,我们买的东西它的护城河有没有变化,我们是不会乱动的。
就像我买了很多新能源的上游,这个过程中这么大的波动。我们一直在评估,看这个行业供需是不是恶化、需求是不是降速。
行业情况是符合我们判断的,那么这种波动其实洗不掉我们。
所以,这个市场在它甜蜜的时候很快会有很多人共识,但是稍微有情绪波动或者其他波动的时候,这种共识很快又会被打破。
所以,投资方法是不是正确很关键,你的性格能不能和投资方法相匹配更关键。
如果性格和投资方法不匹配,那就坚持不下来。
六里:你这个方法和景气度投资有区别的地方在哪?
方建:是有很多人问我说,你跟景气度投资有什么不一样?
其实最核心的不同在于,景气度投资,更多考虑行业,而我这种方法,不仅要考虑行业,还要确保所选公司的质量符合标准。
我选择有景气度的行业是因为我选择了未来3~5年高成长的行业,然后选择了这家高质量的成长性公司。
而不是仅仅出于行业景气度的考虑,所有相关行业的公司都买。
制造业是核心能力圈
六里:你的持仓涉及的行业有很多,包括医药、电子、白酒、新能源都有涉猎。那么你对自己的能力圈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方建:因为我是工科背景,材料学的博士,制造业可以说是我的能力圈。
制造业里面的公司,我只要看一看招股说明书基本上都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上手比较快,所以在科技制造这一块我是比较擅长的。
来银华基金之后,银华基金是非常擅长消费的,我这几年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消费、学习白酒,相当于逐渐拓展了我自己的能力圈。
医药这一块,我在私募的时候就开始投医药,在银华的时候也在不断学习,这一块能力圈也是逐渐在拓展。
但医药和消费肯定没有制造那么得心应手。
金融这部分不太擅长,但这几年也一直在不断学习。
金融里面,我们买的是一些银行或者有商业模式创新的金融服务企业,但其他的东西就不在能力圈范围内了。
新能源车产业链最看好上游锂资源一定要挣那种业绩非常确定的钱
六里:从2021年四季报可以看到,你重配了很多上游资源企业,是什么让你这么坚定。
方建:我这么看好新能源车,但是买中游却买的很少,
因为中游环节如果从波特五力的角度出发分析,它是两头受压,并且新进入者很多,进入门槛较低。
所以很多中游环节公司,只能赚一个基本面趋势的钱,这种钱是不符合我们投资框架的。
我们挣什么钱?
我们一定要挣微笑曲线两头的钱,一定要挣那种非常确定的钱。
新能源上游,主要就是锂、铁、锰、钴、镍这些,像铁、锰、镍这些基本金属,它是不稀缺的,钴虽然稀缺,但是可替代,唯一剩下的就是锂。
锂能不能被替代?
我是学材料的,锂是很难被替代的。
钠离子电池从科学上是很难实现在新能源车上的应用的。
而上游锂资源,一个绿地项目的投产周期是8~10年,而下游正极厂的投产周期是1~2年,它的投产周期时间差天然就在。
前些年,这个市场上基本没有资本开支,那现在硬性的时间差就摆在这里。
绿地项目要8~10年,非绿地项目重开也要2~3年,所以未来可能3~5年这个市场都是非常紧缺的状态。
从2019年开始,我们就是这个观点;
市场的情况也符合我们的观点,现在锂价涨到40多万,我们也不知道它能涨到多少钱。但我们确实看到的是,资源的硬性短缺一段时间内很难解决。
上游涨价集中在2021年四季度许多上游企业去年还未完整享受到
六里:上游的涨价幅度是比较大,那在2022年,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利润分布会不会有一些变化?
方建:2021年,新能源产业链上,中游拿了很多利润,
2022年就会换成上游拿的利润更高。
2021年,碳酸锂、氢氧化锂这些产品的涨价幅度非常大,
但是,涨价基本是从二季度末开始涨,主要集中在四季度。
大部分企业的执行价格,只要有一点长单,都会有一些滞后。
所以,大部分上游企业去年并没有享受到这个行业的利润。
去年整个行业的均价大概也就18万左右,现在价格达到了40多万。
今年,很多企业一季度就能赚了去年全年的钱。
六里: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还是最看好上游的投资机会吗?
方建:对,我认为目前来看没有变化。
六里:对于那些能看长的锂资源企业,你是一直持有,还是中间根据市场变化也做过一些波段?
方建:就像巴菲特一直持有比亚迪一样,芒格也回答过这个问题。有人问他,比亚迪涨了这么多,你怎么处理?
对我来说也是这样,假如一个公司它的护城河一直在变宽,基本面一直在变好,我就不会因为它涨了很多去卖它,除非它超越了极限。
六里:刚才讲到护城河,在你的体系里面选择核心龙头时也会按照行业地位、竞争壁垒之类的因素去打分,你的打分模型里面最看重哪几个因素?
方建:我们有一套打分模型,可以分享一下。
我们的赛道主要是通过行业空间、行业属性、行业阶段、行业成长性来选择。
龙头公司分为7个维度:
(1)行业地位:这公司是不是行业的TOP 3?
(2)竞争壁垒:公司是不是已经构筑了比较稳固的护城河?
(3)发展阶段:公司现在离天花板有多高的距离?
(4)管理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怎样的情况?以前的历史怎样?核心团队的情况如何,从技术背景、年龄等等做一些主观的判断。
(5)ROE/ROIC:是不是稳定?是不是正在上升?
(6)资产质量:资产负债率和商誉等等的情况;
(7)盈利质量:公司的现金流情况怎么样?公司是项目型公司,还是能够稳定盈利?
我们主要就是从这几个维度来判断公司是不是一个龙头公司。
六里:具体来看,每个行业的竞争壁垒都不太一样,像刚才提到的上游锂资源,你认为他们的竞争壁垒是什么?在供需严重错配的情况下,企业竞争壁垒的重要性会被弱化?
方建:这个行业的竞争壁垒是非常容易去区分的,
就是说,这个公司它是不是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最好的锂资源。
第一,看企业有多少自有矿,它自己资源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第二,看所布局的资源是什么样的格局,成本是怎样的。
第三,现在所拥有的客户是不是全球最顶级的客户。企业是直接和顶级车企签长协,还是只能卖散单,那这必然不一样。
所以总结来说,就是从资源的掌控性、资源的优质性、客户的优质程度去判断它的护城河。
如果在锂资源特别紧缺的过程中,企业还不断地去拓展最优质的客户,还能够不断拿到最优质的矿,那么企业的护城河就是在不断加宽的。
反之,如果客户丢失,矿拿的也不好,那么就相当于企业的壁垒一直在变窄。
科技行业最怕两点一怕行业没有技术进步,二怕颠覆性技术创新
六里:除了上游,你在电池环节也有一定配置,这是不是不属于微笑曲线的两头?
方建:理论上,我们买微笑曲线两头,除了上游,应该只会买下游的品牌商。
但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它发展太快了,前几年补贴推动过后,很多品牌商没有快速反应,落后了。
现在能看到的是,就只有某海外龙头已经是确定能走出来的品牌,其他没有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确定的。
品牌商们被迫进入这个市场,被迫需要买电池。
它有三种选择,
一是向龙头电池企业去买,
二是做自己的电池厂,
三是自己培养的“小弟”电池厂。
因为新能源车这个行业特别特殊,出问题后召回,对企业的打击太大了。
在这个行业,要想快速进入市场,就不得不向大型电池厂低头。
所以,这些大型电池厂就是打了一个时间差,它们代替品牌商成为了这个产业链里最有议价能力的一个环节。
这就相当于,它在这个阶段成为了微笑曲线的一头,既压上游,又压下游。它打了一个时间差,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配置它。
科技行业投资最怕两点,
一是怕这个行业没有技术进步;
如果新能源电池未来没有技术进步,那么品牌商培养的小厂或者它们自己的电池厂就会迅速崛起,
那么龙头电池企业的议价能力就会急剧下降,就会有业绩和估值下杀的可能。
第二最怕的,是颠覆性技术创新。
如果以后不用锂离子电池,改用氢能源电池,那么龙头锂电池厂也难以幸免。
但是目前来看,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
现在动力电池领域还在非常快地微技术创新,龙头企业的优势仍很明显。
当前时点,龙头企业的护城河至少没有恶化,所以我们选择它。
但是我们要密切关注它的护城河是不是在变化,一旦出现我刚才讲的这两种情况,这个企业的价值就没有那么大了。
新能源车已从政策驱动变成供需共振
六里:前两年新能源板块,包括你重仓的个股也出现过比较明显的回调,但你的持有是很坚定的。可否简单复盘一下过往两年在新能源上的操作逻辑?
方建:对我们来说,我们把投资看成是买公司。
我考虑的是,我买的公司在下跌过程中,它到底是基本面导致的下跌,还是情绪导致的下跌,我在下跌过程中不断地审视。
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出现过波动,但从2020年开始,就变成了基本面趋势确定向上的行业。
以前5%的渗透率,上升到去年国内接近20%,并且上升到40%的过程也是大势所趋。
这个行业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政策驱动,变成了现在供需共振的一个行业。
一个供需共振的行业,已经走上了它自己发展的快车道。
所以,在波动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是在加仓的。
但如果下跌的过程中,公司的基本面变差了,无论跌多少,我们会毫不犹豫给它剁掉。
但如果它的基本面还在变好,那么下跌的过程我们是不怕的。
对于我们来说,投资最大的风险不是回撤的风险,而是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
六里:今年可能很多机构会盯准3月份的数据,看销售情况怎么样,是低于预期还是向好,再来决定要撤还是加。
方建:每个月的数据我们肯定是非常密切关注的。因为我们做投资,预判并不是太重要,关键在于应对。
我们觉得,从常识角度出发,假如一个行业进入供需共振的情况,这个行业就不可阻挡。
为什么叫供需共振?
首先这个行业需求很旺;
第二很多汽车厂已经不开发油车了,推出的都是新能源车。
所以理论上来说,这个行业应该是不太受短期销售数据影响的,但是因为新能源上涨确实挺多,有一定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看每个月的数据,看这个市场到底韧性有多强。
假如出现断崖式下跌,就说明我们的逻辑可能有问题,
我们要密切地分析,不断地调研,密切地观察是不是逻辑出错,是因为季节性波动,还是基本面有所调整。
“茅指数”开始逐渐进入视野重回合理估值区间
六里:你的投资方法论中提到,要选未来3~5年高速发展的行业。这个成长的速度你是具体怎么去定义它?
预期收益率要达到多少门槛?
方建:行业要年化10%左右的增长,公司要年化15%左右的增长,我是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我们怎么定义成长?
像白酒我们也是定义为很好的成长。
因为像龙头白酒企业,它风险调整后的预期收益率能到15%。
像新能源车,它是30%-40%的增长,但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也只有20%,因为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六里:说到白酒,你在2019年也是配过不少白酒股,其后也逐步减持了,这中间的变化你是怎么考虑的?
方建:白酒的持仓,我们在2019年是最多的,那时候占比可能有40%多,慢慢减掉了。
可以说,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科技行业没有成为主力之前,中国的消费股投资是很多基金经理不可忽视的,是“投资中的皇冠”,而白酒是“皇冠上的明珠”。
白酒是天然的全国化消费品,并且有成瘾性,并且中国的白酒文化基因很强,这些特点,是其它消费细分行业难以企及的。
这么多年,中高端名酒行业其实都能维持10%~20%左右的年化增长,虽然中间有一点周期。
之前,我们的市场给这种好资产甚至只有10~20倍估值,并且那个时候这个行业还有20%的增长。
所以那个时候买白酒就相当于是买了最好的资产,相当于“皇冠上的明珠”,是非常好的成长期。
按照我们的投资框架,那个时候我们就买了很多。
但在上涨过程中,它这几年涨的特别快,这些公司都涨到40倍、50倍。
这种我们假设永续增长的企业,它的估值按照无风险利率倒数给就比较不错了,按2.5%的无风险利率那就是40倍。
所以涨到50倍的时候,假设只有15%左右的增长,你持有它一年的预期收益率可能只有5%或者甚至是负的。
而其他的资产,比如新能源的预期收益率可能有40%、50%。
两类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完全不一样,一正一负。
那这种情况下,我们肯定就把预期收益率为负的资产减持换成更多高预期收益率的资产。
六里:经过过去一年的调整消化,你觉得“茅指数”中的一些品种,有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期收益率了吗?
方建:以龙头白酒为例,它现在是37倍,持有一年的预期收益率现在大概是5%~8%这么一个水平。
这个位置就是开始逐渐进入视野了。假如它直接跌到前期低点,到30倍,你持有一年的预期收益率就能有20%以上了,投资价值就凸显了。
这种资产,资产质量是很扎实的,在下跌过程中预期收益率是变好的,那这种资产就是我们认为非常好的资产。
不为行业均衡而均衡组合不刻意控回撤
六里:落到组合构建上,你对组合里面行业配置的比例会有什么考虑吗?
方建:我不会为了均衡而均衡。
我核心的出发点就是预期收益率,我只买成长期赛道的企业,不买萌芽期也不买成熟期。
通过赛道的模型打分,假如选择10个赛道,这个时候就有800家左右的公司。再通过龙头企业的打分模型,把800只选完后,就变成了300只股票。
对这300家公司,我们通过研究员的一致预期,通过自己的盈利预测,预测公司未来每年的业绩增长,这是业绩部分。
再来看对估值趋势的判断,
假设龙头白酒这种公司我们认为它是永续的,行情稍微好一点根据无风险利率倒数给40倍。假设2022年是40倍,2023年是40倍,2024年也是40倍。
再根据对概率的判断,看业绩实现的概率,或者估值趋势判断实现的概率。
那么持有一年这个公司的预期收益率就是多少?
业绩增速15%,乘以估值变动(保持40倍就是不变),再乘以概率,比如我认为是90%能够实现,那么我持有它一年期的预期收益率就是13.5%。
300家公司我拉出数据来看,选择前50名,
再在这50名里面,根据短期确定性、中期确定性和长期确定性以及我自己的把握来决定。
假如短期、中期、长期都很确定,我们就重仓买5~10个点。
如果短期不确定,中长期确定,我们就买3~4个点。
对于只有短期确定,中长期都不确定,我们可能就买1~2个点。
在2016年的时候,可能我们手上有10只飞镖,10只飞镖扔出去都能击中好的行业,实现好的投资结果。
但现在的市场经过这几年的上涨,很多大的行业性机会都被发掘了,市场上我们能看到的特别大的机会就越来越少。基金经理就比较难做了,大浪淘沙,躺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那么在机会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通过预期收益率去排序得到的行业和个股就会越来越集中。
但如果市场所有的机会又均衡了,那我们就可能又会变得比较分散。
六里:也就是说,你并不会刻意去画净值的曲线,更多的还是从投资的本质出发,追求以后更大的回报。
像巴菲特说,我宁愿要波澜起伏的15%,也不愿要平平稳稳的10%。控制回撤、控制波动,并不在你的投资框架里面?
方建:对,我的方法是学芒格,我从资料里面看,他是不会刻意控制回撤的。
你看他买一些知名个股,如果他不是按照权益法估值,他的波动可能比我们还大。
这样的投资方法我们坚持下来就会有这种结果,这是必然的结果。
没有太好的方法去控制波动,我们也尝试过,
但就像你说的,从投资的本源出发,基金不是为了曲线舒服,是为了挣钱。
只把握确定性强的1到N阶段0到1萌芽期不投
问:刚才提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最怕的就是技术不创新,或者技术颠覆性创新,平移到光伏行业,它的龙头企业现在是否也在面临相同的问题?
方建:光伏更是这样,
在革命性技术创新的时候,大家都说“杀龙头”,
就是因为它出现了革命性技术创新,从多晶变成单晶,这对龙头企业来说是非常恐怖的。
没有革命性技术创新的时候,龙头企业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渠道优势会碾压所有人,无论是新进入者还是二线厂家都竞争不过它,龙头企业的护城河会越来越宽。
最近这几年,光伏行业的变化我们是一点也不担心的,因为这种变化,像HJT和Topcon,它是微技术创新。
微技术创新对龙头企业是非常有利的,
龙头企业它会越来越受益于这种变化,所以护城河会越来越高。
假设后面光伏,钙钛矿材料逐渐成熟,那我就会很紧张了。或者说这个行业之后再也不变化,再也不进步了,那我也很紧张了。
所有科技行业都是一样的,科技行业的本质是类似的。
问:所以这就是说,为什么尽量去做1到N的投资而不是0到1的投资?
方建:0到1的公司是处于萌芽期赛道,举个例子就是像元宇宙这种,它是挣情绪的钱,把握性是很弱的。
0到1这个阶段的公司,它的估值能不能通过业绩增长来消化,我们都不知道,这个钱非常难挣。
它是一个低胜率、高赔率的事情,是要求你有特别准确的眼光,这对我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我之前买过的一个个股,后来给我的基金亏了好多钱,我深刻反思了这个问题,后来再也不买萌芽期赛道的公司。
股权大时代趋势已成看好新能源车上游锂资源和光伏等绿电
六里:你对2022年的市场整体有怎样的判断?
方建:这个时点,居民资产从房地产向股权转移的大势已成。
基本上就是,你的钱,虽然现在不买股票或者基金,但是也没地方去。这种资产配置的大方向是确定的。
今年的市场情况,虽然中国货币政策独立于全球市场,但只要海外在持续收紧,中国也一定会收到牵制。
因而市场的估值大幅提升可能性不大,我们的主要精力要去寻找成长性资产,挣业绩的钱而不是估值的钱。
六里:你的组合构建按照预期收益率来排,那今年你觉得,组合会大致偏向哪个方向?
方建:今年业绩最确定的还是上游锂资源,光伏在4月份硅料逐渐缓解后,可能会逐渐走上快速增长通道。
光伏里面比较好的企业是一体化
六里:按照你的投资框架,光伏也是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对光伏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你是怎么去评判它们的投资机会的?
方建:当前,光伏里面比较好的企业是一体化。
前些年光伏最好的环节是硅片。
但是近些年,硅片环节技术进步变缓了,科技环节一旦没有技术进步,很快就会有一堆新进入者,这个环节的长期获利空间就被快速压缩。
现在光伏最好的就是一体化,其他的环节,我们就看全球的市占率。
六里:你看到了行业整体向上有Beta的机会,也不会打包去买,而是按照选龙头的方式去筛选?
方建:对,就像我们那么看好新能源车,我们也不是all in的,像有些中游环节,竞争壁垒不高,我们参与的就很少。
所以,在行业出现大的趋势情况下,我们是跑不过行业基金的,但长期我们不会差太多。
六里:中游产品也有价格上涨,为什么不参与?
方建:我的核心是在看他们的竞争格局是不是会很快恶化,竞争对手是不是会很快进来。
如果1~2年,很多人进来,那他的竞争格局一定会恶化,这个钱我觉得是比较困难的钱。
六里:投资方法要和性格匹配,你觉得自己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方建:我自己总结就是,自律,上进,再有就是真性情,做事情也特别能坚持。
整体对自己要求很高。
六里:如果让你去选基金,你会看基金经理的哪些要点因素?
方建:基金经理最重要的就是风格不漂移。
买任何东西它都要可控,不管是买基本面趋势还是做深度价值,基民可以自己做出选择。
但是基金经理风格绝对不能漂移,这才能保证对于基民来说它是可控的。
注:文中提到的公司、基金仅作分析用,不作为投资建议。
相关阅读
-
芒格的箴言:买入未来3-5年最有成长性的...
查理·芒格可以说是中国很多基金经理在价值投资上的启蒙导师。但能... -
比亚迪携手深技大分析测试中心成为企业...
不久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的有关部门找到深圳技术大学,希... -
深港澳联营税务师事务所落户前海 实现...
作为全国第一家正式落户前海的深港澳联营税务师事务所,香港税务师... -
企业创新的“神助攻”——深技大分析测...
不久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的有关部门找到深圳技术大学,希... -
重庆企业“返岗潮”迟迟未出现:工厂、...
现在招人、留人一年比一年难,今年公司的人手缺口又要创新高了……2... -
从自由上班到“全职工作”,村干部专职...
记者近期在多省基层调研发现,村干部专职化进而行政化已成基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