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网络2.0时代,数字艺术如何发展?

2022-03-03 14:48:07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

数字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发展则依托于信息科技的发展。在网络1.0时代,数字艺术主要是文字形式,后来有了简单的CG图画,随着网络带宽的逐步提升,数字艺术发展为图文并茂的网页艺术。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数字艺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网络2.0时代,出现了视频动画、数字特效、网络短视频、网络综艺等数字艺术形态。如今,带宽的发展可以承载网络直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艺术等较为复杂的数字艺术。

数字技术的发展

促使数字艺术分型

数字艺术包括互动型数字艺术和非互动型数字艺术两大类:前者包括网络游戏、网络文学、QQ互动软件、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新媒体艺术;后者包括数字化影视艺术、数字动画艺术等。同时,数字艺术的蓬勃发展也形成了新的艺术门类,如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动画、网络文学、手机艺术、网络游戏等,这些艺术门类经由数字化的生产、传播、接收,从而完成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全部过程,数字艺术已经进化为产业化运营模式。

以非互动型数字艺术为例。在一系列艺术创作实践中,技术不断融入艺术当中,成为艺术中不可剥离的有机组成部分,延展出独自的艺术特性,数字化技术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充当工具的角色,在传统艺术形态的参照下,数字艺术已经在各个艺术领域中争奇斗艳。如电影《阿凡达》从电影数字特效、3D数字角色、数字场景、数字镜头、数字表演到数字声音和音响音效,电影中完整的数字艺术形态已经出现。从本质上讲,这是一次艺术的大革命,宣告了电影艺术的新纪元,同时也宣告了以数字艺术为代表的新艺术形态确立。

以互动型艺术为例。网络游戏一直是互动型数字艺术的典型,数字艺术可以创造逼真的虚拟场景,铺架沉浸式美感体验同时又拥有互动功能,在视觉和声音的设计中引人入胜。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网络成瘾问题已经相当普遍。如今,人类的需求催生技术不断进步,互动型数字艺术由最开始的网络游戏逐渐发展为虚拟现实主导的艺术体验场景化。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模型构建、空间跟踪、视觉跟踪等技术,实现高沉浸感与交互的多感官空间,创造了崭新的以沉浸和体验为中心的新型数字艺术。人机交互、动作捕捉、虚拟现实、全息影像、三维影像等技术与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不断融合。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晚会《唐宫夜宴》节目,借助5G+AR等先进技术包装水墨画、国宝文物等国风元素,把盛唐光景的“鲜活画卷”从观众脑海中搬到现实。

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出现了人工智能艺术,成为目前最先进的数字艺术。但是,数字技术是理性客观的,按照因果逻辑做功能化解释、学习、推理,艺术是感性主观的,是直觉与感情的反映。拿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艺术为例。阿尔法狗、微软小冰等人工智能艺术也只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充分发挥技术的极大优势,而在艺术内容上,数字艺术发展依旧是举步维艰。由于机器学习产生“艺术”是一种模式化、机械化且无情感属性的材质,符合“艺术机器”的形式。所以,微软小冰创作的内容有很多不能被接受。

数字艺术与原子艺术的

比较分析

数字艺术与传统原子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子艺术是基于原子技术和原子媒介并以原子符号形式呈现美学元素的艺术系统。原子艺术在美的生成方式、美的表现方式和美的欣赏方式上具有单向度性、封闭性和唯一性等特征。数字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基于数字技术的情感创造、传播与交流的符号系统,它在技术根基上具有互动性、开放性、民主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在情感诉求上创造了一种自由情感,并表现出对审美趣味的自由追求。以CG画家乌合麒麟的数字艺术作品为例,他的数字艺术绘画依然按照传统绘画的构图、色彩、透视、光影进行创作。但是数字艺术作品一旦上传到互联网就有了社会属性,打破了传统艺术自上而下的等级秩序。这也是乌合麒麟创作的讽刺画作为什么能够引起全社会评论的主要原因。

数字艺术是基于计算机生成为主的艺术形式,核心是人机交互,本质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情感关系。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艺术的生产速度也会逐渐加快,参差不齐的数字艺术作品充斥着观众眼球。由于计算机生成的随机特性,人类在交互过程中无法完全掌控数字艺术作品呈现的符号语言,也不能完全遵循最初的思想,只能选择偶然性的结果。因此,数字艺术在生产、传播、消费、评论各个过程中都需要有独特的体系。

但是,数字艺术的发展也同样存在很多问题,粗制滥造的数字艺术作品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关于数字艺术作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例如非法传播数字电影、侵权抄袭、网暴等等。数字艺术发展呈现出高碳化、泛娱乐化、低俗化危机。总的来说,我们在享受数字艺术红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它带给我们生活上的巨大变化,我们最终要寻求的是具有“真、善、美”的数字艺术作品,同时在精神上追求一种温暖、积极、深切、健康的自由情感价值。

数字时代,给了艺术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艺术最终也将走向数字技术和艺术有机融合之路。

标签: 网络直播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艺术 数字艺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