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如何认定第二轮建设高校 相关专家学者给予解读

2022-02-15 11:29:06    来源:大众日报

2月14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学者就有关情况进行了回应和解读。

据悉,首轮“双一流”建设于2016年启动,至2020年结束,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效明显,但仍存在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够精准、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等问题。

“我们既要充分肯定首轮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也要充分认识到‘双一流’建设进展成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相匹配,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二轮建设中,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着力解决‘双一流’建设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第二轮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认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首轮建设实际成效以及各方面意见,经专家咨询,确定了“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认定原则。“一是不作大进大出的调整;二是需求引导下的布局调整;三是鼓励建设高校主动对接需求、优化学科建设口径。”

根据公布的名单,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改革任务之一是扩大建设自主权,推动建设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建设高校的主体意识和创新动力,为若干高校冲入世界前列创造政策制度环境。

从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

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放权的主要考虑,一是两校学科建设可不拘泥于一级学科,建设数量在现有基础上自主确定优化;二是对两校实行目标管理,权责匹配,强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紧扣服务国家战略急需的领域方向,明确冲顶世界一流的阶段性梯次目标、标志性成果及时间节点;三是两校要建立适应内涵建设和长远发展的自我评价体系、内部约束机制和治理体系。

“扩大部分高校学科建设自主权重点是分类推动建设高校建设体系优化和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目标是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打造自立自强战略科技人才第一方阵,激发原始创新和关键领域突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扩大学科建设自主权在本质上是压任务、担责任,为的是更好地激发高校的建设活力,而不是给高校分层,也不是贴标签。三部委将在后续建设中,陆续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综合优势的建设高校,赋予一定的自主建设学科的权限。”

标签: 第二轮建设高校 建设学科 阶段性成绩 工程类学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