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安徽丨“稻虾共养”让农民走上生态致富路
央广网铜陵4月24日消息(记者汪称 通讯员程慧)4月21日,天气晴朗,走进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兴桥村新新家庭农场的稻虾混养基地,大片大片的水面映入眼帘,养殖户钱秀花和她的丈夫正在忙着投放小龙虾苗,现场一片火热。
养殖户在放虾苗(央广网发 梅建广摄)
“今年养殖了220多亩小龙虾,前几天投放了6000多斤虾苗,今天是最后一批,大概有5000斤。这个季节投放虾苗每亩在50斤左右,到5月中下旬的时候就能长成了,亩产大概在1000斤至2000斤。”钱秀花表示,现在投放的虾苗已经培育了一段时间,后面再经过20多天的生长,在5月中旬就可以上市。
万全草虾养殖基地航拍镜头(央广网发 梅建广摄)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随着气温、水温的不断攀升,到了水产养殖的黄金期,连日来,铜陵市义安区的水产养殖户们都忙得热火朝天,在积极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抢抓农时,投放虾苗、投喂管理、水草管理等,为虾苗的“茁壮成长”做好准备。
在天门镇南洪村万全草虾养殖基地,自动投食机正在水面上匀速行驶,不断地投洒虾食,水面上时不时泛起波纹,那正是虾子在觅食。
“今年我们养殖了100亩的草虾,早些时候就已经投放好虾苗了,现在主要是喂食和水草管理,等到了5月初,就能上市了。等春虾上市后,就要开始种水稻了。”该基地负责人鲍巍伟告诉记者,今年6月份基地将尝试稻虾综合养殖,稻虾综合养殖不仅可以提高水稻成穗率,产出品质高、无公害的稻谷,更能养出个大味美卖相好的小龙虾。
近年来,铜陵市义安区采取“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方式,推广“养生态虾、种绿色稻”稻虾综合生态种养模式,持续推进“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生态绿色种养模式,该模式不仅可以大幅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土地生态恢复,真正实现了生态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综合效益。目前,该区有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万余亩。
相关阅读
-
乡村振兴看安徽丨“稻虾共养”让农民走...
4月21日,天气晴朗,走进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兴桥村新新家庭农...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点燃...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让无数中国人倍感自豪,宁夏科技... -
中国航天日:航天点亮梦想
今天(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全国多地举行了以“航天点亮梦... -
【地评线】东湖漫评:激扬文字中Young起...
4月24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以“青... -
山东烟台新增本土感染者“2+34” 国内...
据今天上午山东省烟台市政府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最新通报,4月... -
探访疫情下的上海急诊室:病人翻倍 医...
最多的一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以下简称:仁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