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智能定位执法问题线索 助推大综合一体化见效

2022-02-21 11:03:16    来源:浙江法制报

广场舞噪音问题多次投诉没有解决,重复检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行政处罚金额超出法定裁量标准……这些影响大家生产生活的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公等问题如何解决?群众权益怎么维护?如何监督行政执法部门的违法问题?浙江给出了答案,通过数字化行政执法监督应用来解决。

该应用是“大综合一体化”数字执法应用的子应用,由省司法厅、省大数据局共同谋划、承建,目前已具备执法事项监测分析、执法问题智能定位、执法态势自动研判、执法问题预警处置、执法效能自动评价等核心功能,并从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执法协同、执法规范、执法质量等角度自动评价各部门执法效能,生成执法效能指数。

以行政处罚金额超出法定程序裁量标准为例,该应用自动抓取全省执法办案的违法裁量线索223条,按照线上行政执法监督程序进行处置,要求相关执法部门整改反馈,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智能跟踪研判,对类似案件进行批量监督处理,达到“监督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据统计,该应用自2021年4月上线以来,共归集全省各类行政执法数据4000多万条,智能定位全省执法部门的执法线索1.8万余个,实现监督线索从“人工排查”向“智能定位”转变。2021年以来已监督执法案件120万余件,发送监督通知书1127份,同比增加86.8%;监督纠正执法问题1.3万余个,同比增加73.4%,实现监督领域从“碎片监督”向“全面监督”转变。全省行政执法效能指数达85.59,涉执法问题投诉举报下降10%,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推动全覆盖的整体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初步形成,实现监督效果从“案结事了”向“群众满意”转变。

据介绍,数字化行政执法监督应用将着眼于完善多跨协同监督场景建设,形成政府层级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合力,实现对“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施过程中各类执法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使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助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工作落地见效。

标签: 大综合一体化 人工排查 智能定位 智能跟踪研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