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速讯丨《“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发布
(相关资料图)
本报北京8月16日电(记者杨舒)科技部、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科协于近日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基本形成,科普人员数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科普设施布局不断优化,鼓励和支持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创建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提高科普基础设施覆盖面。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放合作的协同工作体系。“十三五”期末,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已达到10.56%,科普经费投入稳定增长,2020年,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171.72亿元,比2015年增长21.6%;科普场馆数量稳步增加,全国共有科技馆、科学技术类博物馆1525个,比2015年增加21.2%;以多媒体手段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科普传播更加广泛。但《规划》指出,虽取得长足发展,我国科普事业仍存在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不健全、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科普投入相对较低和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等问题。
为推动科普工作改革创新,持续提升科普能力,《规划》提出六大方面重点任务,具体包括:强化新时代科普工作价值引领功能、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推动科普工作全面发展、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抓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和开展科普交流与合作。在创新举措上,《规划》提出,将依托权威专家队伍,探索建立科普信息科学性审查机制,整治网络传播中以科普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批驳伪科学和谣言信息,净化网络科普生态;搭建科普创作研究平台,健全科学家与创作人员交流机制,建设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探索建立社会热点科普响应机制,研究社会热点科普的主动推送解决方案,及时响应社会热点;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技伦理宣传,推动公众提升科技伦理意识,理性对待科技伦理问题;在科普投入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科普活动等多种形式投入科普,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投入机制。
相关阅读
-
天天观速讯丨《“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 -
【环球热闻】三尺讲台谱芳华——记河南...
今年34岁的索玉婉,12年如一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把一腔炽热情... -
全球短讯!“七下八上”关键期后防汛抗...
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水位将持续偏低,长江流域旱情可... -
天天热资讯!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农业科技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 -
全球信息:援藏典型丨援藏干部梁楠郁:为...
题:援藏干部梁楠郁:为一个产业,他在冰冷的帐篷住了十几天 ” ... -
焦点信息: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
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14万亿元。今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