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最新研究:暖湿化气候背景下 雅鲁藏布江源区春季解冻提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冻土、水文、植被等要素如何被气候变化影响?对“世界屋脊”上多条大江大河发源地的江河源区输沙量有何影响?我国第二次青藏科考给出最新研究。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今天发布消息称,该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与合作者,用数据和理论分析证实了暖湿化气候背景下,雅鲁藏布江源区输沙量增加;冰川融水径流显著增加,降水径流和总径流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侵蚀性降水及降水侵蚀力增加;春季解冻期显著提前且年内解冻期变长;植被覆盖度趋好,河流输沙量以每10年增加18.9%的变化率显著增加且没有检出突变拐点。该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全球和行星变化》。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副研究员史晓楠说,在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研究团队通过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各沙站1972年至2008年水文数据,利用寒区水文模型的径流分量模拟、土壤侵蚀模型的侵蚀因子计算等方法估算流域水文、冰冻圈和植被等关键影响要素,定量刻画出气象要素、冰川融水、土壤冻融和植被覆盖等因子对输沙量年际变化的贡献率。
研究团队分析输沙量增加的定量归因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增加和春季冻土解冻时间提前,导致泥沙物源增加贡献71%,其中降雨侵蚀力增加贡献55%、解冻期增长贡献16%;降水量增加贡献43%;尽管流域冰川面积占比较小(1.17%),冰川融水的增加仍贡献14%。
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张凡说,河流泥沙是关乎土地资源利用、粮食安全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关乎碳源碳汇、土壤养分分配、地球生物化学过程等的重要指示。他告诉记者,此次研究定量刻画冰冻圈关键要素变化对江河源区输沙量的影响,明确植被对水土流失的有效缓冲作用,既为气候变化增加河流输沙量的论点提供可靠论据,也为高寒流域径流泥沙变化归因研究提供合理框架,这对深入理解未来气候变化下的高寒流域水土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中科院雅鲁藏布江春季解冻期提前
相关阅读
-
中科院最新研究:暖湿化气候背景下 雅...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冻土、水文、植被等要素如何被气... -
摔倒的孙龙连发6个对不起!武大靖:出了...
中国短道队在昨晚进行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上因... -
两部门赴青岛开展铁矿石市场联合监管调研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高度关注铁矿石价格变化,将会同有关... -
2022北京新闻中心:全国参与冰雪运动人...
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我国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赢得... -
成都市文广旅局发布规划 文创产业增加...
成都市文产办、成都市文广旅局日前对外发布《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 -
安徽推出创优营商环境30条 进一步放宽...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