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蓝碳由“无价”变“有价” 南海新区迎来发展新机遇
《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支持威海市探索建设蓝碳交易平台,推动海洋碳汇由资源转化成资产。南海新区在蓝碳研究方面干在先、走在前。如今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蓝碳研究迎来发展新机遇。
位于南海新区的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承担推动山东省海洋碳汇(威海)交易平台建设和威海市远期海洋(渔业)碳汇权益资产备案、登记等工作。“去年,全国首笔以海带等海产品养殖每年产生的减碳量远期收益权为质押的‘海洋碳汇贷’已经发放,目前我们正与碳资产公司联合为更多涉海企业申请‘海洋碳汇贷’提供碳汇计量与评估报告,并联合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同申报农业农村部‘大型藻类栽培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行业标准,让蓝碳由‘无价’变‘有价’的山东路径更加清晰。”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丛永平说。
今年,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南海新区等地建设滨海湿地蓝碳监测技术与应用威海示范基地,重点构建海岸带及养殖碳汇监测与综合管理平台与院士工作站实验室,实现区域内蓝碳监测、评估、管理数据全时可视化,为蓝碳项目交易的核查、备案提供技术支撑。此前,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已牵头举办“威海市海洋碳汇交易实现与相关金融产品工作推进与调研会议”,邀请科研机构、交易平台、金融机构等23家单位,探索海洋碳汇交易体系建设,探索海洋碳汇金融市场领域新框架、新产品、新平台等,并发布《2022威海蓝碳金融实施路径倡议》,制定以多元渠道支持海洋碳汇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按照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实施方案和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围绕打造南部海洋新经济先导区的目标定位,南海新区结合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条件,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引领、生态技术主导、产业综合发展的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区,持续推进海洋生态经济(蓝碳产业)示范区、山东盐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焦念志院士工作站、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建设,周期性开展海上围隔实验、海水碱性矿物固碳实验等科研活动,深入开展海洋碳汇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见效。
相关阅读
-
让蓝碳由“无价”变“有价” 南海新区...
《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支持威海市探索建设蓝碳交... -
威海市文登区:52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一架植保无人机来回飞行,十几分钟就能完成30亩地的药物喷洒防治工... -
威海市环翠区:“两清三化”撬动乡村振兴
每年拿2000元的租金,老房子也有人打理,一举两得。威海市环翠区温... -
今年威海将实施七项行动 争当乡村振兴...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威海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威海将以建设... -
全国首个!威海打造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
通过点击和滑动数字触摸屏和数字透明展柜,就可以了解火药和炮弹的... -
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打造“绿富美”乡...
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积极推进全镇各村环境变现、资源变现、政策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