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小银行降低“三农”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这是今年第二次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央行有关人士表示,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从资金面来看,12月15日有一笔9500亿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通过降准对冲,可以保持流动性平衡;还有一部分用于金融机构补充长期资金,以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金融的立业之本。今年以来,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综合研判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主要经济体可能的货币政策调整,主动做出前瞻性安排。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续至年底,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奋发作为……各项政策正在引导资本更多流向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等领域。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预调微调。此时降准,既注重力度也把握节奏,既有空间也有必要。近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有所调降,但仍处于国际较高水平,具备一定的降准空间。此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回扩张区间,显示经济景气度回升,但中小微企业的复苏基础仍然不稳固,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此时降准,正是为了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一方面,降准可以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另一方面,此次降准落地后,每年能够为金融机构降成本约150亿元,这部分资金也将通过金融机构让利给企业,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继宣布全面降准后,12月7日央行又下调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引导中小银行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和“直达实体”的作用。
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如何既让金融服务经济发展,又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考验着每一个国家的治理智慧。
接下来,我国仍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更加强调精准滴灌,引导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相关阅读
-
“元宇宙”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能否...
近日,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壮大数字产业,推动元宇... -
上下分体结构变压器新年首单开先河 经...
1月4日,新年首个工作日,装载着两台110KV 80MVA电力变压器的货车... -
中国神力建材递表港交所主板 在河南省...
1月11日,资本邦了解到,中国神力建材递表港交所主板,中州国际为其... -
“绿色引擎”驱动老城跑出“加速度” ...
站在办公室窗边,湖北国新天汇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梅礼元目光所及,... -
玩具公司要跨界光伏 拟收购内蒙古豪安1...
近年以来,光伏产业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赛道,引发众多上市公司... -
2021年以来世纪鼎利实控权发生变更 陈...
2017年耗资6 6亿元收购的资产,世纪鼎利(300050)如今要以1 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