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 世界速读
【资料图】
本报北京6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亦君)今天是第36个国际禁毒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2022年以来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庭长李睿懿介绍,当前毒品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案件数量持续下降。2018年至202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数量持续下降,延续了自2015年以来的下降趋势。2022年降至3.7万件,较2018年下降62.75%。毒品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占比也从2018年的8.35%降至2022年的3.59%。
案件分布地域化特征明显。2018年至202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排名前10位的省份,仍主要集中在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占3席,反映我国禁毒斗争主战场仍在西南,华南地区作为毒品入境流转地,华东、华中地区作为毒品集散消费地,案件量仍然较大。
源头性毒品犯罪呈现新态势。国内规模化制毒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传统重点省份制毒活动持续大幅萎缩,制毒犯罪逐渐呈现地域分散化、规模小型化、流程分段化等特点。
末端毒品犯罪大幅下降。近5年,随着我国吸毒人员数量逐年下降以及戒毒管控措施不断加强,毒品消费市场持续萎缩。202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非法持有毒品案件853件、容留他人吸毒案件6301件,较2015年高峰时的10875件和35867件分别下降了92.16%和82.43%。
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涉案毒品呈现传统、合成、新型毒品“三代并存”格局,且新的替代滥用物质不断出现。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仍占据涉案毒品前三位。涉甲卡西酮、γ-羟丁酸、合成大麻素等新型毒品犯罪总体呈上升态势。医疗用麻精药品和依托咪酯、“笑气”等非列管物质流入涉毒渠道问题不容忽视。
犯罪网络化、智能化特点突出。毒品犯罪网上和网下交织更为紧密,“互联网+物流寄递+电子支付”等非接触式犯罪手段逐渐成为毒品贩运的新常态。
202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37282件,判决生效56179人,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13290人,重刑率达23.66%,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约15个百分点。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签:
相关阅读
-
最高法: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 世界速读
今天是第36个国际禁毒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2022年以来人民法院禁毒工 -
“最火端午”点燃文旅消费潮_播资讯
受访者供图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充分释放了“假日经济”的活力,尤... -
微视频丨熟悉的陌生人 看热讯
如今的岁月静好 是有人在默默守护 他们的每一天都在负重前行 有时他 -
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将开幕 中国声...
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明天(6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举行,这是论 -
灌区渠道内提前蓄水保障农田用水 保证...
近日,辽宁省出现连续高温晴热天气,多地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农业用水 -
每日视讯:领略山川大河辽阔壮美 绿水...
2014年,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上万名林业工人由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