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渤海油田数亿吨难动用储量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投产
(资料图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韩飏)记者日前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31-1气田成功投产,这是我国浅水海域油气开发模式的又一创新,可撬动渤海油田数亿吨难动用储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添了新的技术装备。
资料图:施工船舶铺设远程控制水下生产系统的脐带缆。
锦州31-1气田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平均水深约30米。该气田新建一座水下生产系统,依托锦州25-1南这一亚洲最大连体平台进行开发生产,投产气井2口,高峰日产天然气约41万立方米,年产量相当于40万户家庭1年的使用量。2019年以来,中国海油组建联合技术攻关团队。3年来,研发团队制作图纸1264份、编制技术规范450份,整合国内外100余家供应链,完成国产化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加工、组装和测试工作,攻克了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技术难题。
为实现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经济有效运用,中国海油以项目建设为中心,联合14家相关单位和部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水下生产系统人才队伍中心和科研攻关创新高地。团队广聚英才,充分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完成18项设备调试和百余项的流程优化改造。通过关键技术重点攻关、海陆联动作业提效、生产科研双管齐下等多种形式,实现了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从基础概念设计到国产化实践应用的重大跨越。
资料图:负责锦州31-1气田水下生产系统控制和天然气处理的锦州25-1南平台。
“水下生产系统投用测试过程中,历经百余次潜水作业配合,克服水下安装就位能见度低、水陆联合功能测试精密度高、流程改造点位多、建造工艺要求高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最终的成功投用,这标志着我国浅水领域油气开发新模式的开启。”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辽东作业公司总经理许建军说。
目前,锦州31-1气田采用无人化开发模式,能够实现水下开采的精确控制及智能监控,降低工程投资和生产运营成本。其作为低成本水下生产系统的国产化示范应用,为后期建立渤海区域水下生产系统的标准技术体系打下基础。
“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技术有效解决了渤海油气开发的难题,还可为国内外其他海域同类型油气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将盘活渤海浅水海域数亿吨的难动用储量,成为未来浅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新的增长点。”中国海油研究总院院长米立军介绍。(中国海油供图)
相关阅读
-
撬动渤海油田数亿吨难动用储量 我国首...
记者日前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获悉... -
河南出台蔬菜促销10项举措 要求优化防...
《通知》里还提出,“要摸清蔬菜生产底数,针对蔬菜滞销情况,制定... -
甘肃兰州:大学生借“双创”舞台实现奋...
清晨,卢纪元骑上小摩托,来到自己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双创园”的办... -
青藏高原最大编组场迎来入冬“体检” ...
初冬的清晨,位于昆仑山脚下的格尔木南站寒风凛冽,气温只有零下10... -
每日资讯:“气化西藏”工程投运11年 ...
记者19日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青海油... -
【世界热闻】如此绚烂的冬日!
冬日是什么颜色的?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